教育应更加突出多样化发展

发布:基础教育科研网日期:2023-04-17浏览次数:1512次字号:增加正常减小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,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.8年,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,要强化素质教育,深化体教融合,坚持文理融合、学科交叉,使学生全面发展、增强成长发展的后劲。要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,实施好“强基计划”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,适应人才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要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,深化教育评价、考试招生等改革,优化教育结构、学科专业结构、人才培养结构。

  每个学生的禀赋、潜质、兴趣不同,要遵循教育规律、教学规律、人才成长规律,探索多样化办学、特色发展,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。要坚持公益性的导向,保证教育投入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
  一项关于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学校办学行为的研究发现,虽然重点学校和普通中学几乎在所有背景上(如规模教师质量学生群体来源)都存在明显的差异,但这两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却几乎没有差异。[3]再一个例子就是“研究性学习”课程的实施行为。研究性学习”课程是一门强调开放性和校本化实施的课程,国家政策也鼓励各所高中根据自己的独特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。但事实上,虽然不同高中在规模、区域、生源、师资、传统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,但它们的实施行为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,基本上都是按照同一个模式在操作。